2021年5月25日,電氣信通教工第一黨支部集體參觀了四行倉庫。四行倉庫位于蘇州河北岸、新垃圾橋即西藏路橋西北角,是交通銀行與北四行(金城銀行、中南銀行、大陸銀行與鹽業銀行)的聯合倉庫。它是當時閘北一帶最高最大的建筑物,建造得十分堅固。因此,這里也被當作第八十八師師部。倉庫中貯存了大量食物、救護用品及彈藥。這里是淞滬會戰標志性戰役四行倉庫保衛戰的發生地,也是電影《八佰》中的八百壯士戰斗過的地方。
紀念館建筑的外墻十分震撼。朝西的一面墻還原了戰斗留下的彈孔、炮洞,露出紅磚墻斑駁陳舊的樣子,是城市中難得還原歷史樣貌的所在。
黨員同志們一起跟隨歷史的腳步,回顧了從盧溝橋事變開始中華民族抗擊日本侵略的歷史。

1937年10月26日,時任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副團長的謝晉元帶領“八百壯士”,與日本軍隊在這里鏖戰了四晝夜,即“四行倉庫保衛戰”。謝晉元奔赴淞滬戰場之前寫給妻子凌維誠的一封信,“我神州半壁河山,日遭蠶食,亡國滅種之禍,發之他人,操之在我,一不留心,子孫無噍類矣。為國殺敵,是革命軍人素志也;而軍人不宜有家室,我今既有之,且復門哀祚薄,親者丁稀,我心非鐵石,能無眷然乎!但職責所在,為國當不能顧家也。”字里行間都是憂國之思和舍小為大的情懷,令人肅然起敬。
最震撼的一個場面,當時多次進攻失敗的日軍惱羞成怒,用坦克引導步兵對大門進行沖擊。21歲的年輕敢死隊員陳樹生,在身上綁滿了手榴彈,從樓上一躍而下,同10多名敵人同歸于盡。
最叫人心疼的,是官兵們決定死守倉庫,各自寫下遺書,交給謝晉元副團,派人送去給他們的父母、妻子、兄弟。
紀念館根據各方史料的考證,展示了八百壯士中300多名人員的名單。八百這個人數,只適合當時為了迷惑敵人的說辭,其實只有420多人,無法查實的,都留了空白。李玲玲老師和易延老師都感嘆說,不知有多少無名英雄付出了寶貴生命,才有今天的繁榮昌盛,這段歷史是因為拍成了電影才讓我們駐足,學習黨史真是任重而道遠,意義更是深遠而留長。
看到年僅21歲的敢死隊成員陳樹生與日本人同歸于盡,副團長謝晉元被日偽收買的叛兵刺殺,年僅37歲。韋莉老師和張文豪老師表示,愛國將士們舍生忘死、永不退縮的精神讓人動容,中國人民從來不缺救國的熱忱和舍生忘死的勇氣,日本侵略者必然失敗。李巍老師和袁登科老師表示民族存亡之際,祖輩們拋頭顱灑熱血,多少鮮活的生命戛然而止,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是何等幸運。落后就要挨打,歷史教訓不能重演,我輩當自強,在黨的堅強領導下,做好教育事業,培養出更多的棟梁之才,把我們國家建設得更加強大,更加美好,奉獻自己的一生。董芳英老師表示經常回顧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,能激勵我們不懈地努力、不斷地進取、不停地奉獻。支部書記鄭飛虎老師均表示要銘記歷史,時刻保持警惕,居安思危,盛世更要警鐘長鳴。”
黨委副書記朱琴躍老師表示,這段讓人熱血沸騰、熱淚盈眶的歷史,讓我們看到中華民族的堅韌不屈,不懼個人犧牲,擰成一股繩,將一切困難打倒的信心、決心以及行動力。曾經我們團結一心打贏了抗日戰爭,去年至今的抗擊新冠疫情的偉大斗爭,以及全面小康的脫貧攻堅偉大勝利,無不說明,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,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,偉大的中國人民一定會從勝利走向勝利。(文/圖 張文豪)

